从马背上流传下来的千年美食——成长肉松
肉松或称肉绒、肉酥。早在11世纪,蒙古人在每年的秋季将牲畜杀掉,然后经过砸压等处理,把一头牛肉或羊肉做成安徽肉松,贮藏在羊皮做的小袋子里。根据意大利马可·波罗在游记中的记述,蒙古帝国元朝的蒙古骑兵将一种粉末状肉松食品放入皮囊中,加入水挂在马背上通过马奔跑时产生的震动,使其溶解成粥状从而食用。在作战时在马背上能迅速补充体力, 在长途行军和沙漠作战缺少粮草时,依靠这种方法能生存达几个月之久。当年成吉思汗驰骋欧亚全靠的是肉松和奶粉做的干粮,可以说肉松辅助了成吉思汗的大业。
肉松以其有营养丰富,味美可口,携带方便的特点,深受人们喜爱。常见的食用方法有卷面包、泡粥、包饭团或者直接食用。
2014年研制出的专利产品——泡泡肉松。采用恒温发酵和酶解技术,配方科学合理,能满足人体每日必须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有机钙、多种维生素和铁、锌、硒等微量元素。是目前中国一种能在开水中的融化率达70%以上的肉类复合型营养产品。
冲着喝的肉松保持了肉松本身的香味和营养,可以作为咖啡、牛奶、果汁伴侣,也可佐粥或直接冲饮。其特点是吸收快,可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、蛋白质和微量元素;入口即化,有进食困难的人群也可适用;消化过程不需要胃酸的参与,有胃病的人也可以放心食用。其用料考究,主料选用大巴山放养家畜后臀部长纤维瘦肉,每头家畜采集8斤原料。加入富硒带天然绿色产品提取物和蔬菜汁的提取维生素,主料需在4小时内加工完成。